力避在线教育产生新“教育鸿沟”

作者:罗志敏

一直以来,在线教育被认为能使教育资源低成本地在欠发达地区复制,也因此一直被视为助推教育公平的一大利器。然而,疫情期间全国大中小学实行“停课不停学”,这场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,为它的实际效用打出了一个大问号。

近日,一份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大型调查显示,我国东、中、西部在线教育发展方面存在明显差异,网络卡顿或掉线、学生家庭缺少必要设备、教师缺乏信息化能力,是西部地区学校明显存在的“软肋”。这将让该地区的孩子们在获取和消化教育资源上受到掣肘,从而使我们打算通过在线教育抹平东、西部教育质量差距的愿望更难实现。

可以确定的是,这次疫情敲响了未来办学和教育转型的冲锋号,也为在线教育的常态化、大范围应用提供了心理上和物质上的双重铺陈。但眼下需要我们思考的是,在西部地区教育资源质与量远不及东部这一问题仍待解的情况下,在线教育存在的差异是否会扩大甚至新面向的差距?

对此,已有一些专家用“数字鸿沟”或“教育鸿沟”来表达他们的担忧。力避产生新的“教育鸿沟”,与西部地区而言,就必须要做好在线教育,力争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与东部保持齐头并进之势。进一步地说,这又需要集中解决好在线教育实践中日益凸显的“用不了”“不想用”“不会用”三大问题。

“用不了”,针对的是网络等外在基础设施薄弱、学校和家庭缺乏必要的在线教育设备、高质量的在线课程资源匮乏、教师缺乏相应的素养和能力等现实困境。破解这一困境,要利用好全国推进5G建设的契机,加快完善网络基础设施,还要在制度设计上确保学校在优质网络通道使用中的优先权,并按照“政府引导、学校主体、企业支持、社会参与”的发展模式,加快推进在线教育发展的生态链建设。

至于“不想用”,本质上是在线教育使用者观念上的问题。笔者在一些学校走访时发现,许多老师觉得在网上授课“很麻烦”“就是瞎折腾”,对在线教学抱着应付差事的态度,学生也觉得在线教学仍是老师“一言堂”,不过是将知识灌输从线下搬至线上。如何真正调动起一线教师参与在线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?关键还在于通过宣传、教育和示范等,让教师切身体会到,在线教育的恰当使用所能带来的益处和正向反馈。如此才能让其发自内心的拥抱在线教育、不停止探索。

解决了态度问题,才谈得上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问题,也即解决“不会用”的问题。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么回避在线教育,造成学校花费不小成本购置的设备被闲置和浪费;要么在在线教学中摆不正自己的角色定位,线下的师生关系到了网上课堂成了“网络主播”与“观众”。对此,笔者认为,相关机构和部门有必要研究制定一份权威的基本操作方案,为相关教师开展在线教学提供指导。可按照在线课程的开发者、在线课堂的主讲者和管理者的不同定位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,或将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努力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范围。

搬走以上“三座大山”,在线教育才能在抹平地区教育差距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带来更多的可能性。

(作者系郑州大学教授)

 

上一篇:大规模集中清退研究生不应成常态
下一篇:中外合作办学如何补位

网友回应

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!

欢迎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!